本帖最后由 王曦网络科技 于 2017-7-3 18:05 编辑
% p9 g. l; V; x! I+ {/ T6 f- l+ w$ o8 s+ g$ d2 s) s
. c/ C! O1 H& ]
1975年“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用锄头、畚箕改大宗溪、旧堤岸、山坵等荒地为良田,投工数万工,扩大耕地面积上百亩,使田地规格化(小坵变大坵,原田地高低不平,大小不规划),便于机耕、种作;道路规格化(原道路是沿堤岸和田间羊肠小道,骑自行车都有困难),便于人行车驶;水渠规格化,纵横有序,大小有别(原来是弯弯曲曲的小水沟),便于排洪、灌溉,使农作物旱涝保收(见水美社居住位置图)。
: D5 H9 E# W: d& z7 Q0 [3 G 改革开放后,族人实行农业转型,开垦山地,主种柑桔、香蕉、麻竹等经济作物,农田兼种水稻、蔬菜、瓜果;发展养猪、养鸡等养殖业,现有规模养猪场就有十数个,中小养猪场数十个,规模养鸡场也有十多个。民营企业迅速兴起,主要有运输(现有运输货车就有257辆)物流、食品、造纸、塑料、石材、服装等,工、农、商、运输并举。至今创人均总收入七千元左右,总产值是1980年的7倍,1966年的25倍,解放前夕的100倍。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家乡面貌的极大变化,族人的生活极大提高。
5 V0 S" C( z8 N& ]$ a 1976年大山建水电站,1979年新内建水电站,1980年水美建水电站,以后又并入国家电网,从此告别油灯、蜡烛照明的落后年代,并逐步扩大电器使用,使家家“电气化”,烧饭用电,用液化气,结束烧饭用毛草、木柴、煤炭的“灰色年代”。1990年前后,户户饮用山泉自来水,彻底改变了挑河水、沟水饮用的不良现象。
$ w% s# Y8 t% M, i& u' F R; ~' e8 D7 I/ e" Y2 m7 |
1 G1 M" d6 W J6 u" W
' l5 R3 Z! k7 z4 x( b2 J
3 h5 T: r4 ^$ x F5 y- I
/ {6 c c7 J$ I |
本页包含族谱图片,请登陆后查看:)
登录,或发短信“您的村名-姓名-性别”到18868898808立即注册实名账号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