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人物

元稹:大唐第一渣男!六个女人不敌一乐天老头,《西厢记、莺莺传》才高难投俗人愿!




  
你可能不十分了解元稹,但你一定听过甚至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无病呻吟过他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能写出这样诗的人该是怎样专一深情啊!

你可能没听过戏曲,但你一定知道《西厢记》。读过《红楼梦》的都记得全书宝黛最甜的一节就是两人共读西厢了,有一种现在小孩一起偷看黄色书刊的即视感。

对了,即使你没看过《红楼梦》,那只要你上过学,历史课堂也不允许你不知道《西厢记》:讲到元朝文化时一定会说到元杂剧,元杂剧的代表作除了关汉卿的《窦娥冤》,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

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鼓励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而抗争。

就是这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西厢记》,最初的蓝本正是来自于元稹的自传传奇小说《莺莺传》。

而《莺莺传》,却是一个男人始乱终弃的故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怀念妻子韦丛的深情悼亡诗;而《莺莺传》则是他始乱终弃后对初恋莺莺的一腔愧疚和回望。

作为典型的文人骚客,元稹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女人。他一生留连花丛,先后和六个优秀的女人有交集,这里包括唐代最有名的女诗人大文青薜涛。

同时,他又和另一个男人大诗人白居易白乐天痴缠一生:仕途上两人一直共进退,文学上两人并称“元白”,唱和往来诗札达数百篇。

晚年被贬异常虚弱的他听闻白居易也来到此地,“垂死病中惊坐起”。元稹去世后,他的墓志铭也是白居易给写的。

两个人终成生死之交!

六个女人还是输给了一个老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直被骂作渣男的元稹,也许只是一个真性情的文艺男人罢了!贾宝玉喜欢林黛玉是真,但不也是转身“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吗?

从道德高点上评判元稹,我们没有资格。今天咱们纯粹八卦角度,顺着他53岁的生平一起来看看这个唐代大文青和六个女人一个男人的故事吧!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诗人、文学家。

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自幼聪明过人,少有才名。

15岁,明经及第。

28岁,登制科第一,相当于状元!

先后任各种官职,并一度拜相。

53岁,去世,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参加的两次考试都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举进士考试,看着有点乱,对于他的真实水平也没有直观概念,为了说清楚他的真实才学到底怎样,我们先简单科普一下唐代的科举制度: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进士科、明经科)和制科(皇帝临时设科)。常科里的进士科第一名就是我们最熟悉的“状元”。制科因为是皇帝为选拔实用人才临时设科,更有针对性,因此制科第一名虽无状元头衔,但社会认可度更高。

明经科和进士科是两套常规选拔体系,明经科类似专业资格考试,侧重知识积累;进士科类似高级公务员选拔,强调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明经科录取率约10-20%,进士科约1-2%。

元稹28岁和白居易一起参加唐宪宗设立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制科考试,才华横溢当仁不让勇夺第一名。因此,元稹虽不是状元但其实就是状元甚至比状元还牛!

元稹确实太有才华了!各种考试都轻松拿捏,像《西厢记》张生说的一样:才高难投俗人愿!23岁没中状元是没想考,如果为了莺莺小姐老夫人让我考那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元稹15岁明经科及第。明经科是相对容易的科目,主要考察儒家经典,仅作为入仕资格,不直接授官。

所以,元稹15岁明经及第后,开始5年候官期。在这段时间里,元稹闲居京城,受文化环境氛围的感染,不到二十岁的元稹,开始大量写诗。

5年后,元稹开始担任基层小官。

23岁,异地为吏的文学青年元稹,结识年仅17岁的纯美少女崔莺莺。在他的温柔与情诗轰炸下,崔莺莺情感防线陷落。她月夜抱枕赴约而来,没有红娘,香枕就是她的红娘……

或许,元稹在这段热情如火的感情里还是保持着微妙的理性。莺莺虽家境富足,却并非名门之秀,父亲早亡,寡母孤儿,而他本是前途无限的俊秀之才,是贵族之家的夫婿之选,莺莺再好,都做不了他理想的伴侣。

所以,那一夕缠绵后,应功名利禄之召,元稹直赴长安。虽然应试的结果并不如人意,但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他得到了京城三品大员、太子少保韦夏卿的赏识,并有意招他为婿。

一个有才华渴望入世的穷小子突然能攀上这门富贵亲,那个远在乡下的莺莺……唉,还是不说了吧……

24岁,元稹与富家千金韦丛结婚。这是元稹的第一次婚姻。

端庄贤惠的原配夫人韦丛是一个很难得的温柔体贴女子。她嫁给元稹时,元稹尚未制科及第,生活并不富裕。但韦丛不慕虚荣,甘守清贫,与元稹感情很好,夫妻二人恩爱有加,生育五个孩子。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31岁的元稹在左迁监察御史任上,韦丛病逝,年仅27岁。

为此,元稹写下情词痛切的祭文,并作《离思》五首和《遣悲怀》三首,其中《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悼亡诗中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韦丛去世时,31岁的元稹正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蜀地。他没有奔丧,却一个转身,开始和蜀中女诗人薛涛一见倾心。

唉,也不知道那些怀念韦丛的诗是在何种情境下写的……

元稹一到梓州,即约才色远播的单身女诗人薛涛见面。

写到此处,突然想到胡兰成。胡兰成某天忽然看到一篇异常惊艳的文章,又问作者竟是一个女人,还很年轻!单身!而且还是贵族出身!惊为天人!必须立刻马上见面!一分钟都不能等!

尽管薛涛比元稹大11岁,但大才女待字闺中,风韵绰约。两人一见,相互倾心,一起议诗论文,好感激增。

薛涛为元稹写下有名的《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只是好景不长,元稹被权贵打压调离蜀地,贬到洛阳。两人劳燕分飞,只好托书信以寄相思之苦。

薛涛为更好地与元稹书信往来,独创“薛涛笺”:把信纸染成桃红色,裁成小巧精致的窄笺。

薛涛用它给元稹写下了多首诗,最有名的就是《春望词》四首。元稹收到后,当即回复薛涛,写下动情的《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然而,元稹与薛涛的“异地恋”并没有维持多久,终因远水不得近渴两人疏远,不久就没了联系。

洞悉元稹的主动失踪后,薛涛却终身未嫁,换上一袭灰色道袍,从此隐居成都浣花溪畔,为元稹写下最后一首诗《柳絮咏》: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荡漾惹人衣。
他家才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薜涛对元稹,多像张爱玲之于胡兰成:你可以无情,我也可以决绝,但,终是枯萎了……

33岁,元稹从洛阳被贬任江陵府,生活困顿,很是窘迫。好友李景俭见此,甚为关心,引荐表妹安仙嫔与元稹相识。
元稹再次一见倾心!于是放弃与薛涛的“异地恋”,开始与安仙嫔交往,不久结为夫妻。这是元稹的第二次婚姻。

只是天意作弄,这段婚姻只有3年,安仙嫔育下孩子元荆后,病逝。哀痛不已的元稹为之写下《葬安氏志》。

哀痛不已,写悼词……感觉这些对于大才子来说,信手拈来啊!是不是才子都这德行呢?看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他对每一个女人都一片真情,但又不断忘记放下再出发寻找然后回望咀嚼甚至消费……一直在路上,一直在用情……

安仙嫔过逝不久,元稹再次被贬任通州司马。

在上司为他组织的欢迎宴会上,元稹遇见刺史裴郧的女儿裴淑,两人一见倾心……

36岁,元稹续娶了大家闺秀同样有才有貌的裴淑,这是元稹的第三次婚姻,育下孩子元樊。

期间,元稹的仕途生涯也几经沉浮,44岁,调任越州刺史。临行前,元稹安抚依依不舍的妻子裴淑:
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
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候。
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
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到越州后,元稹转身就忘了自己说的话。
在一次演唱会上,他认识了25岁的女诗人、天后级歌手刘采春。刘采春夜莺般的歌声,风姿妙曼的身材一下吸引了元稹,元稹当即为她写下《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娟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诗能唱望夫歌。  

刘采春见元稹深情款款,也动了心,甘愿为他当“小三”,两人在越州一起生活了七年。

七年后,元稹奉召回京,与刘采春不告而别,独自离去。据传,伤心的刘采春为此写下绝命诗后投河自尽……

元稹返京一度为相,后又几度沉浮。

51岁,元稹再次被贬武昌。妻子裴淑一路相伴,元稹为之动情地写下《赠柔之》。

…………

三个妻子,三个情人。有小家碧玉,有富家千金,有才女,有歌后,有白月光,有朱砂痣……元稹这一生,真是多姿多彩充实绚烂啊!

元稹留给后世最有名的两个作品,一个是写给妻子韦丛的那首悼亡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真的吗???

但无论真假,这首诗表达的真情却得到最大流量的传诵!千百年来,能够和这首悼亡诗相提并论的,也只有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了……

元稹另一个有名的作品就是自传体传奇小说《莺莺传》。23岁的元稹告别初恋崔莺莺赴京赶考,终于因为被富贵人家选中而抛弃了莺莺。甜蜜时曾经许下的铮铮誓言,终没有兑现。

爱而不得,欲罢不能,不知元稹是因为感动了自己,还是为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所惋惜,他写下这篇《莺莺传》:将自己化作才高八斗贫穷书生张生,与莺莺一见钟情并在红娘帮助下暗通款曲花好月圆。赴京应试后终于变心,借口莺莺太漂亮是天下“尤物”,几近于妖。自己没有足够德行和法力承受,竟至忍痛割爱。各自嫁娶多年后,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求见,被莺莺断然回诗决绝: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这篇传奇小说,诞生了一个大家在感情中最不喜欢的成语--始乱终弃!

多年以后,崔莺莺成了一个大IP,宋元明清都有人改编,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终成经典。

王实甫的《西厢记》,已经不同于元稹始乱终弃的《莺莺传》。《西厢记》里的张生是个为爱赴汤蹈火的勇士:与莺莺两情相悦后,被看重功名门第的崔母逼迫赴京赶考,考中状元的张生一往情深回来和莺莺共享荣华温暖。

由《莺莺传》改编的《西厢记》,已经成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宣言。也因此,《红楼梦》曹雪芹借宝黛共读西厢,来表达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强烈渴望。

始乱终弃的元稹,该是正宗唐版陈世美吧!其实,崔莺莺只是元稹的红颜过客之一,元稹的一生,和他那句悼亡诗相反,真是取次花丛频回顾!

除了上面六个女人,说元稹总绕不开一个男人-白居易。《唐才子传》上记载:
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
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

用现在的话来说,元白之间亲密得容不下任何标点符号。

二人的友情开始于公元803年,25岁的元稹和32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

三年后,两人又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之后两人的宦海生涯也多有重合,常常是相继遭贬,因而也越发亲近。

一次,身在长安的白居易和好友在一起饮酒叙谈,席间,白居易想到元稹不在,很是惆怅,随即题诗一首: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当日元稹刚好到达梁州,并且晚上梦见白居易外出游玩,也作诗一首: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这两首诗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但却不约而同地写在同一天,还如同当面唱和的一样,用的还是一个韵。这实在不能不说是灵犀相通,心心相印了。

最后一次贬谪,元稹到了通州,身体每况愈下,元稹自知此遭必死:
黄泉便是通州郡,渐入深泥渐到州。

于是将自己的诗稿整理一番,计划托付给白居易。然而,没过多久,白居易也被贬去江州,元稹得到消息,惊得从病榻上坐起身来: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一年之后,元稹离世。得知消息的白居易痛不欲生,在给好友的祭文中写道:
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可以这样说,白居易见证了元稹生命中所有的大事。以至于后来元稹去世,都是白居易亲自写的墓志铭。

至此,在元稹53岁的生命里,六个女人,也没有干过这个叫白乐天的老头!

到今天,我们说到元稹,总调侃他为“大唐第一渣男”! 可是,你看他的每一段感情似乎又都是全身心投入,真心真意真性情!每个女人在那时那地都是他的至爱,只是不能天长地久一直只爱一个人!是长情和人性根本就是背道而驰吗?还是见一个爱一个是古今才子的通病?!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多数平凡的你我为什么没有6个女人或6个男人可以去渣,只是我们没有机会没有能力没有遭遇过……

抛开他的女人,我们不能忽视的,当然第一是他的绝世才华,学霸加考神,当过状元做过宰相。还有他为国为民,敢于谏言的抱负;勇于变革,不惧贬谪的性情;他待人真诚,为官廉政,名动三川的美名。

被我们忽视掉的,还有他的另一首《菊花》诗: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凌霜而开,素雅傲岸的菊花,或许才是元稹真实的样子吧!

最后最后,做为一个越剧迷,还是要安利一下由元稹《莺莺传》脱胎过来的经典越剧《西厢记》。

开始看的是上越方亚芬和钱惠丽那个版本,超级喜欢琴心唱段和最后送别一折,喜欢口齿留香的文雅唱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惆怅填胸臆,
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后来,又看到浙江小百花茅威涛何英那版,更是惊为天人!正是黄金年龄的茅威涛饰演的张生实在太帅了,如果元稹真长这样,他咋渣我都能理解并原谅……

而且,尹派唱腔实在太适合表达张生多情公子的人设了。何英的莺莺仙气飘飘,后来的唐婉当年还没混上主角的陈辉玲饰演的红娘灵动可爱。

真的不记得看过多少遍了。最近特别喜欢那段:两个人的好事到底东窗事发,老夫人疯狂DISS骂张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有功名别想美事的时候,本来以茅张生的书生意气,是要一走了之的,但是当他羞愤难当猛回头看到委屈的莺莺眼含热泪,正期期艾艾看着他时,他瞬间心软,撩起长袍屈膝跪下,一边流泪一边唱出那段情真意切的唱词:
老夫人高识宏度怒气平,
珍重贵体莫伤身,
我三生在幸识令爱,
两心相爱前世情
白马解围九天助
老夫人许婚万重恩
张珙将你金口顺
寸心未忤老夫人
不才张珙岂无志
志在人间觅知音
布衣张珙岂无能
万卷诗书藏胸襟
张珙秉性薄功名
呜呼也
万方仰望玉堂金马乌纱缨
老夫人显祖扬宗爱金印
张君瑞风车云马跳龙门
只为莺莺岂怕违心……

不得不说,茅威涛的艺术表现力太好了!眼里噙着泪,脸上流着泪,一点也不耽误唱,真是牛,真是好。

我在想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什么大家这样喜欢?福耀大学创始人曹德旺说过一句话:莫欺少年贫,莫嫌老来丑。年轻的女孩,不要因为一个少年家境贫寒而放弃自己的真心。反过来如果那个曾经少年贫困的男人后来有幸事业有成,更不要回头一看,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怎么没了光彩……

哪个少年日后没有可能功成名就?!

而哪个女人又不曾年轻美丽过呢?!

呵,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作者|行云流水
王曦网科编辑部  编辑:王悠然  编审:王北辰
• 加微信 80268606 好友请备注:王曦人物
• 合作、投稿、版权问题、进读者群…一步到位~


上一主题上一篇  >>更多王曦人物信息<<  下一篇下一主题

回复 150 王曦人物 2025-10-5 12:05:33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搜索
有趣有用的精品信息
可爱点心 keai.cn 1999年至今

 
王曦人物@王曦网络科技 浙ICP备17005657号-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软件条款综合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多博学专业提供留学申诉支持,DR.UNI致力于为全球留学生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学术支持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keai.cn主站 频道首页
返回上页
商城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