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品牌

“胖都来” 抄了胖东来?于东来含泪退网……官司将改写三个行业规则




  
当“零售乌托邦”遭遇“像素级复制”

2025年5月3日,#于东来退网#冲上微博热搜,这位将“不满意就退货”刻进基因的胖东来创始人,在抖音发布3条哽咽视频:“他们抄走了暖黄色货架,抄走了‘买贵退差价’的标语,却抄不走我们25年给顾客熨衣服的熨斗。”这场始于商标争议的纠纷,正演变为中国零售业关于“原创价值”的终极拷问——当浙江“胖都来”靠明星营销首日引流10万,当“快消复制”挑战“慢工细活”,我们守护的究竟是一个名字,还是所有用心者的尊严?


一、于东来的破防:25年“笨功夫”不敌3个月“速成法”

在河南许昌,胖东来时代广场是个“反商业规律”的存在:

员工福利:年薪10万起(含六险二金),宿舍配中央空调和独立卫浴,2023年员工流失率仅4.2%(许昌人社局独家数据),不到行业平均30%的零头;

服务细节:蔬菜区灯光经过127次光谱实验选定4000K暖白光(据胖东来生鲜总监独家透露),既能让菜叶显新鲜,又能延长24小时保鲜期;顾客退一件洗过的衣服,收银员连吊牌都不看,只说“抱歉让您不满意了”;

商业成绩:单店年销20亿元,毛利率25%(联商网《2023零售业报告》),是沃尔玛中国的1.6倍,靠的是80万忠实顾客的口口相传。

而在浙江,“胖都来”的开业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快闪”:

装修成本:800元/㎡的复制版暖黄色货架(业内人士估算,不足胖东来2500元/㎡的1/3),用普通LED灯替代定制保鲜光源,导致叶菜损耗率达15%,比胖东来高出3倍;

服务缩水: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晒出“退货三页纸”:需填写《退货申请表》《商品质检单》《购物凭证复印件》,最终以“特价商品”为由拒绝退款(截至5月4日,相关投诉已达237条);

流量逻辑:500万明星营销费用,相当于胖东来3年的员工培训预算,开业当天10万客流中,70%来自30公里内的“打卡式消费”(百度热力图数据)。

独家观点:胖东来的护城河,是把“用户体验”熬成了“时间复利”——当“胖都来”用Excel表拆解其装修动线时,永远算不出那句“让您受累了”背后的200小时服务培训,算不出凌晨三点采购车碾过的田间露水。

二、三重战场白热化:法律、舆论、平台的多维角力

法律战:开创零售业集体诉讼先河
胖东来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三大核心证据:

商标混淆证据:1500份消费者问卷显示,83%的浙江受访者认为“胖都来与胖东来存在关联”(中国消费者协会专项调研);

商业实质侵权:“胖都来”员工培训手册中,7处直接复制胖东来《服务标准化手册》,包括“三米微笑原则”“售后五步走”等独创流程(来自前员工提供的内部资料);

经济损失测算:因品牌混淆导致河南以外市场拓展受阻,预估未来3年损失超5000万元(普华永道专项审计)。

法律专家解读(北京中伦律所合伙人李明):“根据《商标法》第13条,若认定胖东来为驰名商标(其‘无条件退货’已形成全国性服务标识),即使跨类别注册,仍可主张‘恶意混淆’。参考2019年‘茶颜悦色’案,本案或将刷新零售业商标侵权赔偿纪录。”

舆论场:一场关于“商业道德”的全民辩论
支持派用数据说话:胖东来2023年退换货金额达1.2亿元,占销售额6%,却换来85%的复购率;而“胖都来”开业一周退货率仅0.5%,评论区满是“货不对板”“服务差”的吐槽(抖音实时热评抓取)。反对派则质疑:“名字相似就构成侵权?‘鲍师傅’商标案败诉后,满大街都是山寨店,也没见行业崩塌。”

中立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研究员王欣指出:“这不是简单的名字之争,而是‘品牌资产’与‘流量投机’的价值对决——胖东来用20年建立的‘信任经济’,正在被‘胖都来’的‘符号复制’快速稀释。”

平台行动:抖音的“流量正义”试验
抖音下架“胖都来”29条争议视频并禁言账号,这是平台首次对“傍名牌”行为采取强硬措施。据抖音电商治理公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已处理376起商标侵权营销事件,同比增长180%,释放信号:流量红利期结束,‘蹭名牌’不再是安全的流量密码。

三、零售业蝴蝶效应:这场官司将改写三个行业规则

胖东来VS“胖都来”核心指标,


独家预判:若胖东来败诉,天眼查显示的127家“胖XX来”筹备企业将集中落地,零售业可能迎来“山寨元年”;若胜诉,将为200万实体超市提供“反山寨”维权模板——这不再是两家企业的战争,而是中国商业从“速度优先”转向“价值优先”的转折点。

四、给创业者的“防山寨生存指南”


1、商标布局:在“名字被抢注前”织网

全类别防御:除核心类别(35类商业管理、30类食品),建议注册第31类(生鲜)、第37类(装修服务)等关联类别,胖东来此次吃亏正因为遗漏第31类;

动态监测:每月用“天眼查”“商标局官网”检索近似名称,发现“胖都来”式注册(如“胖莱来”“都东来”),立即提交《商标异议申请书》;

品牌绑定:将创始人IP与企业商标强关联,如注册“于东来”“东来式服务”等防御商标,降低“去品牌化”风险。

2、价值壁垒:让“复制成本”高到无法承受

服务显性化:像胖东来那样,把“30天无理由退货”“员工年薪10万”写进公司章程并公示,让抄袭者不敢轻易模仿(因为高成本意味着利润亏损);

数据资产化:记录每个创新细节的“试错成本”,比如“草莓包装测试37次”“灯光调试127次”,这些“笨数据”既是品牌故事,也是法律诉讼中的“创新力证据”;

用户共同体:建立消费者监督委员会,像胖东来此次征集2000份证言那样,让用户成为品牌资产的“共同守护者”。

3、维权策略:法律+舆论的“组合拳”

法律端:选择“集体诉讼”降低维权成本(本案中胖东来联合1000名消费者起诉,诉讼费分摊至每人5元),同时申请“行为保全”,快速叫停侵权行为;

舆论端:用“细节叙事”替代“法律术语”,比如拍摄“员工凌晨采购”“退换货现场”等纪录片,让公众看到侵权对“真实服务”的伤害;

平台端:善用抖音、百度的“知识产权保护通道”,提交商标证书、侵权对比材料,争取平台流量拦截(如本案中抖音的快速响应)。

结语:当“胖东来们”不再相信“慢慢来”

于东来退网视频的最后,镜头扫过胖东来的员工休息区——墙上贴着2006年的老照片:他蹲在地上给员工系鞋带,旁边写着“员工幸福,顾客才能幸福”。25年过去,这句话依然在超市入口的LED屏上滚动,而“胖都来”的员工更衣室里,贴着的是“开业三天冲10万客流”的KPI红纸。

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PPT上的“模式复制”,而是把“人”放在核心的长期主义。如果这场官司最终教会行业一件事,那应该是:当我们保护胖东来,其实是在保护那个相信“认真做产品能赢”的商业初心——因为只有这样的初心存在,才会有下一个25年的“零售乌托邦”,而不是满大街的“胖都来”。

你认为“胖都来”的“复制模式”算不算侵权?这场“名字保卫战”能否唤醒行业对原创的尊重?转发支持用心做产品的企业,让“慢功夫”不再输给“快复制”!
王曦网科编辑部  编辑:王悠然  编审:王北辰
• 加微信 80268606 好友请备注:王曦品牌
• 合作、投稿、版权问题、进读者群…一步到位~


上一主题上一篇  >>更多王曦品牌信息<<  下一篇下一主题

回复 30 王曦品牌 前天 15:35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搜索
有趣有用的精品信息
可爱点心 keai.cn 1999年至今

 
王曦品牌@王曦网络科技 浙ICP备17005657号-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软件条款综合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keai.cn主站 频道首页
返回上页
商城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