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年华
农历 新历 闰月 星期 24节气 12星座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盘点关于端午节的12种由来与习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
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



端午由来,众说纷纭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樽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描述的就是端午时节了,在这个“鸟鸣惊破好梦的时节,天气暖和二不酷热,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一、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二、端午节的由来: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
子胥便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端午节的由来: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四、端午节的由来:与夏季时令相关

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
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
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
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中国的很多节日与节气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端午”与“夏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们高温到来,在阳光雨水充足、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蚊蝇开始滋生,疫病流行。
以夏至为分界的自然界变化,影响到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去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为了提示这一关键时日,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富有文化内涵的端午节。

这些端午习俗,你知道吗?

端午的习俗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驱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
另一类就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而为具体历史人物的祭祀。

五、端午节的由来:赛龙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他的真身。
如今,端午前后几天,大江南北都要“赛龙舟”。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在中国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端午节的由来:吃粽子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鱼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
——筒粽的由来。
由此风习相传,人们为缅怀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七、端午节的由来:挂艾虎



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最具特色。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八、端午节的由来: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以镇邪。

九、端午节的由来: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
青年人,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十、端午节的由来: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

十一、端午节的由来:饮蒲酒、雄黄酒



《荆楚岁时记》载:
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此俗流传较广。

十二、端午节的由来:挂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汨罗江上的灵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湖南省汨罗市,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一,龙舟赛前不管停放在哪个地方,都要划到屈子祠朝庙。
这延续多年的仪式,更是寓意龙舟竞渡的“求索”精神,是从屈原始。
千年古国,养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岁月如轮,总有一些东西积淀下来,且越积越厚。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对诗人屈原的纪念让节日有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端午节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中华文明的魅力,其文化核心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化不开的家国情怀!


上一主题上一篇  >>更多历史年华信息<<  下一篇下一主题

380 千万年的雨 2025-5-27 05:43:17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搜索
有趣有用的精品信息
可爱点心 keai.cn 1999年至今

 
历史年华@王曦网络科技 浙ICP备17005657号-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软件条款综合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
keai.cn主站 频道首页
返回上页
商城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