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中国,可爱点心,keai.cn
勤能补拙 心无旁骛 谦冲自牧 精益求精
历史年华
王曦网络科技 有趣有用信息 杭州
农历 新历 闰月 星期 24节气 12星座

小雪: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至,冬伊始,二十四节气的小雪时节有哪些诗句和民间习俗?


上一主题 1200 打印 2023年 2023-11-22 23:31:37| 下一主题

小雪至,冬伊始。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二个节气。



小雪时节的到来标志着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并不断自北向南扩展,气温明显下降,寒气也越来越重。

《孝经纬》说:
“(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故以“小雪”比喻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的气候特征。

“小雪”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节气“小雪”与天气中的“小雪”没有必然联系。



小雪节气前后,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
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



小雪时节民间有哪些习俗?

饮食养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唐代|孟郊《洛桥晚望》



初冬的夜晚,天津桥下的寒冰刚刚冻结不久,洛阳城的大道上几乎不见行人的踪迹。

榆柳叶落枝枯,掩映着静谧的楼阁,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可看到嵩山上的皑皑白雪。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小雪时节“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勾勒出清新淡远的境界,这也正是小雪节气的魅力所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

者未盛之辞。”意思是说,小雪时节,在农历十月中旬,下雨时因空气异常寒冷,所以雨水比较薄,凝结成了雪。

其中,“小”的意思是指还没有达到极盛。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翻译过来就是:小雪时节因气候寒冷而降雪,地表寒冷程度远没有达到很冷,所以雪下得也不大。



Minor Snow

物候与气候

我国古代将小雪节气分为这样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后彩虹也就看不见了。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指天空阳气上升,地中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

三候闭塞而成冬。
正因为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树木凋零,万物都失去了生机,于是就成了冬天的模样了。



唐代诗人李咸用在《小雪》一诗中写道: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花在寒冷的阴风中漫天飘散,人间到处都是,一发不可收拾。

想要压倒青松却不能,只有落在石块上才能暂时保留下来。

坐在静静的阁楼上,脑海中有诗意涌现,只是却为那些长途旅行的人增添了烦恼。

遥看那崆峒山的北面,早已积满了如玉一般的雪了。



这便是冬天的模样,原本枝繁叶茂的树木,到了这一时节,全都银装素裹。

我们大家都知道,夏天一般刮东南风,它来自浩瀚的太平洋,所以温暖湿润;冬天一般都会刮西北风,它来自酷寒的蒙古和西伯利亚,所以寒冷干燥。

进入小雪节气后,我国广大地区都将迎接西北风的到来,它是冬季的常客。

西北风一刮,冷空气就来了,气温便会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此时的大地并不算过于寒冷,虽然开始降雪,但雪量并不大,所以是小雪。

由于中国南北跨度很大,小雪时节的时候,冬天并没有完全跨过长江流域,此时的江南地区,还是一副深秋的模样,也可能随时面临着降温。



Minor Snow

饮食文化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南方地区,小雪节气开始要准备御寒衣物、手炉、汤婆子之类。同时,谚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之时,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以备过冬食。

Part.1

腌香肠、腊肉

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自己做香肠、腊肉。



在我国,腌制腊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说法。

每到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除保留够过年用的鲜肉之外,还要再留出一部分,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

经过7 ~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篾绳索穿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

等到春节时正好拿来享用。只因小雪后气温迅速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期。

Part.2

品糍粑

农历十月有吃糍粑的习俗。

旧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农民用糍粑来祭祀和供奉牛神,故有“十月朝,糍粑禄禄烧”的农谚。

耕牛是种田农民的好伙伴、好助手,人们感念耕牛的辛劳,故用糍粑供奉牛神。

作为种田人,这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朴素的感恩。

当然,我以为,供奉牛神是一方面,把现有的耕牛喂养好,让它们膘肥体壮地过冬,似乎更有实际意义。



糍粑是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桶状饭甑蒸熟,倒进石材凹坑(俗称碓窝)冲打而成,极为费力。

农谚所说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烧”,是形象的客家语言,“碌”是指用筷子卷起糍粑团,像车轱辘那样滚动,粘上芝麻和砂糖;
“烧”是热气腾腾的意思,糍粑趁热玩着吃,从中体会出“糍粑碌碌烧”的农家乐趣。

Part.3

食冬枣、栗子

冬枣、栗子也是苏州人小雪天常见的零食。果质细嫩的冬枣不仅无惧严寒,且易于储藏,口感营养俱佳。闲时吃上几颗,滋甘又爽口。



而冬日才肯成熟的栗子,用蜂蜜麦芽糖翻炒后,肉质细密、香甜适口、芳酣独特。热乎乎的糖炒栗子捧在手中,既是果腹的美味,也是暖身的帮手。

小雪将近,三冬的序幕也在枕河人家拉开。苏州人早已收拾好心情,备上各类御冬的美物。等待三九天的寒风刮过,让灶台里的炙热与它来一场冰与火的碰撞。



Minor Snow

风雅小雪

看到小雪这个词,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人名。确实,这又是一个适宜入名的节气,甚至比秋芬(秋分)来得更直接,连谐音都不需要。

如果说秋芬有一股袭人的乡土气息,那么,小雪则是风花雪月的,她那么清新,那么雅致,那么高洁。

“雪花漫舞、白雪阳春、银装素裹、雪飘如絮、粉妆玉砌、瑞雪飞舞、冰雪聪明……”

只要是和“雪”有关的词语,多有褒义和赞美的色彩,难怪人们如此青睐,那些被唤作“小雪”的女子凭空也多了几分可爱。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长江中下游初雪来得迟,一般在12月中下旬,但是,初冬景象已然十分明显,完全是一幅“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了。



小雪的雪总是弱不禁风的,有几分娇羞,有几分柔美。

清代王士禛在《题徐骑省集后》有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新霜鬓上加。”借喻小雪所抒发的情怀,即使是愁绪也是浅浅淡淡。

小雪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气象学上称之为“湿雪”;
有时还会雨雪同降,叫做“雨夹雪”;
有时还下些如同米粒大小的白色冰晶,称为“米雪”。

勉强“纷纷扬扬”了几下,还没沾地就已化为乌有,路面都打不湿,给人的感觉太含蓄太夹生,没有一点儿酣畅淋漓的劲头。

当然,有总比没有好。农谚道:“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瑞雪兆丰年。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中,有两个内容必不可少,一个是农作的指导性,另一个就是养生进补的习俗。

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个个都要进补,但最适宜进补的大概要算冬天了,“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这个节气,人们需要以食补来驱寒,宜吃的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等。

中医认为,小雪节气最宜补肾,益肾的食品则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这时也更为适宜。

民间还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这时动手做香肠、腊肉,春节时正好享用。

小雪时节适当进补可平衡阴阳,但进食过多高热量的补品,会导致胃、肺火盛,表现为上呼吸道、扁桃腺、口腔黏膜炎症或便秘、痔疮等。

因此,进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是否符合进补的条件,虚则补,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还应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松花蛋,以平衡膳食结构。



二十四节气都讲进补,实际上是太缺补才讲补,人们总是差什么想什么,缺什么叫什么。

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几千年,搞饭吃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缺衣少食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了太长的时段,自古都是民以食为天。

现在胖子遍地走,营养过剩者比比皆是,所以进补之说大可不必,二十四节气的进补民俗越来越淡化了。

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雪将至,和朋友喝着新酿的热酒,雪下得大些又何妨呢?

有酒有肉还有暖气的寒冬,当然好过。



Minor Snow

小雪在江南

在江南,小雪没有雪。不知道在洛阳,是不是曾经有雪。

白居易在洛阳的时候,曾经雪夜与刘禹锡小饮,边喝边看雪景: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在这个阴沉沉的薄暮之前,白乐天走过了他的大半人生路。从河南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到富贵繁华的长安城,他周身带着才子再世的锐气,“虽长安米贵,居大容易”。

之后宦海沉浮,从长安到九江,从九江到洛阳。人与诗,棱角都渐渐销磨。



何时有雪?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娇娃割腥啖膻”总得是大雪天气。小雪天气,是吴藕汀诗画里说的“篱边野菊正堪娱,戏把山楂串念珠”。

很小的时候住在弄堂里,有叫卖声走街串巷地路过,有人胳膊里弯着很多大串,红的,不怎么值钱,母亲时常唤住他,买一串给我挂在脖子上。

可以吃,味儿不好,又酸又涩,好象还不如金樱子和一串红那一丁点的甜蜜。



陈枚那套有名的《月曼清游图册》里,这个节令对应的是文绣图。

可不是么,蟹吃过了,菊花开老了,梅花还没长花苞,又不能去踏雪寻诗,老老实实地,躲在家里吧。



在苏州,这真是个顶萧条,内敛的季节。惟一可以看看的天平山的枫叶,也没红到时候呢。

每年到这个时候,便会想起炉子。把白泥炉找了出来,让它坐在紫竹做的炉架里。围炉而坐还早了些。但往炉子里扔的梅花饼,也该准备起来了。

梅花饼不是吃的。



《红楼梦》十九回里说:(袭人)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

这种梅花香饼,其实就是炉碳,古人用碳十分讲究,把软碳、蜀葵叶、丁香、桂花捣成粉后用细纱筛过,再混合枣肉汁捏成梅花饼状,就唤作梅花饼。



我们自己用的梅花香饼,常常在春夏就开始做,晒干了,再在避阴处存放许久,拿出来用的时候才不会烟气熏人。

等天气再冷些,不想出门的日子里,拣几个梅花香饼入炉,暖手,熏香,烤几个小桔子……再荒寒的日子,也有了暖意。



Minor Snow

苏州园林里的小雪

进入小雪季节,漫天斑斓的色彩,让人以为误闯进了油画世界。苏州园林的小雪没有北方的雪纷飞,秋天总是那么缠绵,不肯离去,时而热烈,时而深沉,卷黄的梧桐叶,眷恋着枝头,抬头望一墙爬山虎,那红如烟霞的裙裾,美丽而顽强。在清寒小雪时,感受这里的不同风情。



北方初雪已然照面, 南方轻霜降落黄叶满天, 日子沉静,灯火清闲, 在围炉煮茶中等待冬雪落肩。 清风一念,落雪为安, 盼岁月无恙,今冬不寒。



新华社 记者:马莎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上一主题上篇  >>用心装载有趣有用历史年华信息<<  下篇下一主题

使用道具 举报


可爱点心 keai.cn 有趣有用的精品信息 1999年至今
 

历史年华

珍重每一天

联系我们

微信QQ同号:80268606


历史年华@王曦网络科技 浙ICP备17005657号-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软件条款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
keai.cn主站 频道首页 返回上页
品质商城
信息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