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城 可爱 世界 人生 人才 故事 机构 安全 茶叶 成语 电视 电影 地理 法律 妇儿 歌剧 公益 管理 好酒 减肥 健康 教育 驾校 解梦 军事 靓仔 历史 旅游 猫咪 美容 美食
嫩肤 品牌 汽车 情感 奇趣 人物 软件 上市 生物 诗歌 王氏 书籍 特产 体育 投诉 网科 原创 装修 文学 舞蹈 武术 小狗 心理 戏曲 女孩 养老 研究 音乐 语录 展会 整形 族谱

可爱点心 keai.cn 王曦教育
教育首页 教育动态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技校 职高 高职 中专 中师范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学院 系别 专业

并非每个孩子成年后都会感谢你!尽管父母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成年后近半数回答样本是…


上一主题 4270 打印 王曦教育 2022-10-28 10:38:37| 下一主题

前言:并非每个孩子在成年之后都会感谢你!尽管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成年后的回答样本中,接近半数却传达了不满的情绪。
那些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 后来都怎样了?双减之下学科培训少了,素质类兴趣班全面开花。




当孩子说“我不想上”时,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家长又应该推着他们坚持,还是允许他们放弃呢?


语数外的黄昏、音体美的黎明”,双减之下,学科培训少了,素质类的兴趣班却是全面开花


多出来的课外时间,家长可看不得孩子闲,于是各类兴趣班开始提上日程。


琴棋书画,艺术熏陶不能少;篮球游泳跆拳道,运动健身缺不了;围棋书法编程课,样样都得来一个……


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掏空了家长的钱包,也榨干了孩子的精力



所以,当孩子歇斯底里地发出“我不想学”的呐喊时,父母是既心疼钱包,又担心落后。


思前想后,坚持还是放弃,就成了老大难的选择了!


一、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长大后会感谢你吗?


坚持吧,怕孩子没兴趣,每次上课都得拉锯战,最后鸡飞狗跳却学无所成,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放弃吧,前期砸了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实在不忍心前功尽弃,也怕孩子将来没有“一技之长”会埋怨父母当年咋不“逼我一把”。


养娃毕竟是一场无法NG重来的电影,顾虑太多,无从下手。


那么,干脆先跟着大数据,坐上时光机,一起来去听听过来“娃”的心声——


那些被逼上兴趣班的孩子,长大后会感谢你吗?


这是一份来自“爸爸真棒”公众号的调研,获得了日本京都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情报分野”博士协助分析,以及IBM公司的数据软件支持。


让我们看看这些根据1000余条家庭回复分析和提炼出来的重点。


并非每个孩子都会感谢你

尽管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成年后的回答样本中,接近半数却传达了不满的情绪。



当然,也有过半的孩子在成年后会感谢父母当年的“逼迫”。


根据IBM公司旗下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感兴趣程度提高、技能水平提高、没有半途而废、后期得到了家长更多尊重的孩子,更容易在成年后感谢父母。



▲上表中Pearson相关系数越大说明因素之间相关性越高,带**说明两者显著相关


成年后,孩子对上兴趣班的反馈

当孩子长大,回头评价兴趣班带给自己的,究竟是成长还是伤害呢?


数据显示,孩子给出的积极评价中“培养兴趣”、“一技之长”、“社交属性”占大比例。



但是,“浪费时间”、“占用精力”、“天赋不足”、“心理伤害”在消极评价中则被提到最多。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兴趣班的评价

报告最终给出的结论,特别指出了这几点——


(1)孩子对兴趣班的态度:关键不在于前期父母的态度是逼迫还是尊重,而在于后期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2)上兴趣班重点在于培养兴趣:兴趣提高了,长大后更容易感谢父母。
(3)自信比技能提升更重要:比起通过打压提高成绩,用鼓励激发信心更能获得孩子感恩。
(4)父母的态度最重要:孩子能否坚持下去,父母的态度影响巨大。

二、我们都理解错了 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常常拿爱因斯坦的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来做文章,编造出无数名人因“兴趣”而创造出辉煌成就的故事。


但科学研究表明了,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过程中的成就感才是。


维基百科对兴趣的定义是:

人类定期为了满足对某些事物的浓厚热情及自我享受或欢喜而去做的活动。


这里划重点:

定期、热情、享受。


孩子对某事有热情、享受其中、愿意定期去做。


“真兴趣”是我对弹琴有热情,享受弹琴的过程,并且愿意为此定期练习。


“伪兴趣”是我可能对弹琴有兴致,觉得好玩,但需要别人推着去学去练习。



曾经有两位心理学家Edward L. Deci与Richard Ryan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从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总结出:


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同时满足三大心理诉求——


自主感autonomy:我自己想要的

胜任感competence:我能做到,并且能做好

需求感relatedness:我是为我自己而做


人们常常只看到了第一点,认为孩子爱好某事(自主感),就理应能“能做好”(胜任感),并且应该有“这是为了自己”(需求感)的认知。


父母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喜欢某事,就能为之坚持。

却无视了一个真理——兴趣始于爱好,却不成就于爱好。


正如一个吃货,不一定爱好烹饪;

一个动画迷,不一定爱好画画;

一个爱汽车的人,不一定会修汽车。


所以,一个喜欢“玩”钢琴的孩子,并不一定就喜欢“练”弹琴。


如果一个孩子,最初看到钢琴,在琴键上玩得不亦乐乎,那只是“感兴趣”。


但学琴后,每天都得父母逼着才肯练琴,练的时候也嘟嘟囔囔不愿配合,那么钢琴就不是他的兴趣。


正如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说:

如果你要造船,不要招揽人来搬木材,不要给人指派任务和工作,而是要教他们去渴望那广袤的大海。


从“感兴趣”到“成为兴趣”,把最初的“爱好”变成真正的“热爱”


父母要做的,不是赶驴上路,而是伴鸟飞翔,激发孩子对蓝天的向往,然后助力他们丰满羽翼,振臂高飞。

向往能让孩子启程,但热爱才能让他们飞得更高


三、“养”兴趣,而不是“练”兴趣


比起问兴趣班要不要坚持,不如问如何让孩子保持兴趣。


常言道,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那盏灯?

来看看这个真实故事——


最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一对“父承子业”的杭州父女,爸爸因“抄袭”四岁女儿后再创作,而引来了众多的关注和点赞,还获得了多家美术馆邀约做展览。



女儿爱涂鸦,满屋子乱画。


这位金爸爸并没有限制她的肆意发挥,而是将女儿随手画下的作品,“抄袭”后再创作,然后发表到网络上。


每一幅的介绍,都清楚标明了是第几次“抄袭”。



金爸爸表示,面对爱画画的女儿,他和爱人的做法并不是送她去美术班,只是提供给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在她创作时从不干扰


并且,从小就给她“洗脑”,说她是一个画家,不遗余力地夸赞她画的画作如何出彩。


在这样的呵护和鼓励下,热爱画画的种子牢牢在女儿心底扎根发芽。


小手如同一支充满创意的画笔,每天回到家都会投身绘画的世界,描绘各种充满灵气的涂鸦。



将“喜欢”变成“擅长”,是将“感兴趣”变成“兴趣”的最好办法。


“养”兴趣,是静待花开的栽培;

“练”兴趣,是填鸭式的痛苦。


前者让孩子享受过程,获得成就感,自发想要向上生长;

后者却如揠苗助长,拔高了才艺,却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最初喜欢弹琴的孩子很多,最后真正坚持并且热爱的却很少。


就是因为,父母弄错了“养”兴趣的方式,并非机械地报班和练习,而是让孩子对弹琴保持兴趣——


首先,需要激发孩子对钢琴的好奇心。

当他坐上琴凳,手指落键,无论弹出何种声音,都请大声赞赏,让他找到对弹琴的向往。


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少放大缺点,而是不断发掘孩子进步的闪光点,给予正向反馈,让孩子获得深信自己能弹好乐曲的成就感。



兴趣和坚持是相辅相成的


好奇心会激发兴趣,深入地探索会产生成就感,成就感又会强化兴趣,让爱好得以坚持。


如此良性循环中,让孩子从“喜欢弹琴”到深信自己“擅长弹琴”,找到自我认可的信心,从而拥有更多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坚持。


四、“不想上”不是不爱了 而是“爱不起”


《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曾经广为流传——


刘星埋怨妈妈:“小时候怎么你没有给我培养一个特长啊?”
妈妈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反驳道:“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就得逼着我学。”


面对兴趣班,很多家长时常遭遇的一个难题就是——


孩子最初对某事爱得深沉,最后却丢下一句“我不想学了”,放弃得彻底,怎么办?


孩子嘴笨,只会把原因归结为“我不喜欢”。


有些父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不知上进,半途而废,浪费父母心血”。


但有智慧的父母,会懂得少说多听,深挖孩子“不喜欢”背后的原因



遇到了挫折和瓶颈

孩子越小,抗挫力越差。

当学习难度提升,没办法顺利完成任务时,信心受到打击,就容易产生退缩心理。


这时,那句“我不想上”的潜台词,可能是“我做不到”。


所以,父母需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心声,找到让他们止步不前的绊脚石。


帮助孩子把困难的任务拆解,细化成孩子能够完成的颗粒。


例如孩子练琴时,琴谱背不下来,那我们就帮助他分成小段,每天练习一段;


练跳绳时,一次跳1000下有难度,那就早中晚各跳300下好了;


学跳舞,下腰劈叉太痛苦,那拆分动作,每天加练一点点;


不要一味地追求练习的时间长,难度深。


只要每次有进步一点点,少量多次,分散练习,降低了难度,悬在孩子头顶的压力巨石变小,孩子就更能鼓起勇气去克服困难。


一次次小型打怪升级的“通关体验”,会积攒信心,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更大的大Boss。

这份不畏惧困难的自信,比能否坚持更为珍贵。



没有获得成就感

兴趣班的选择原则,应该是扬长避短。

让孩子的天赋得以发挥,特长变得“更长”。


但许多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却容易陷入误区,觉得孩子天性太好动,就报个书法班让他静坐养性;


觉得孩子太内向胆小,就报个练口才练胆量的演讲班;


觉得孩子缺乏逻辑思维,就弄个编程课让脑子转得快一些。


却忽略了,补短的成效低,过程痛苦,放大了孩子的不足,打击了他们的信心,自然会受到孩子的抵触和反感。


还有一种,就是过分在乎将兴趣变成“优势”,渴望出成绩。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给孩子施加了过重的压力,过高的要求。

轻则催促、贬低,重则责备、怒骂,使得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



当原本的“弹琴让我放松”变成了“练习让我受罪”,哪个孩子还会愿意坚持呢?


学习的过程失去了乐趣,只剩下机械化的练习和痛苦的体验,孩子就会蹦出那句“不想学了”。


所以,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重质不重量,不能只考虑“有用”,而要多听听孩子是否“有爱”。


选择以后,也别忘了“享受过程”比“学有所成”更为重要。


只有让孩子保持内在动机,感受到“我能做好”,有热情、享受其中、愿意定期去做,兴趣才能落地生根开出花。



缺乏持续的动力

每个兴趣班坚持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厌倦期和懈怠期,尤其是孩子年纪小的时候,还没有目标,只是跟着父母和老师的节奏,被推着向前走。


这时,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向循环”,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是如何一点点擅长这项活动,又在其中获得了那些成长。


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合适难度的任务或目标,让他有所期待和追求。


然后拆分大目标,给孩子提供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小目标,再一起把小目标一一攻克。


让孩子内心打开“自我驱动”的小马达,找到持续前进的动力,获得自主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五、尊重孩子,静待花开


坚持or放弃,并不是最难的选择题。

难的是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兴趣所在。


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患得患失,会允许孩子多尝试,多体验。


当孩子想学,他们奋力托举;

当孩子另有所爱,他们尊重支持



如果孩子暂时还没有找到心中所爱,也没关系。


人生那么长,慢慢陪伴和引导孩子感悟世界,寻找“真爱”。


因为他们深知,“兴趣”不是为了给简历增添光彩的附属品,而是增添人生色彩的一抹艳阳


不怕迟,只怕急。


摩西奶奶决定开始认真画画的时候已经78岁


阿加莎·克里斯蒂62岁时才写出世界上最长的戏剧;


杰西卡·坦迪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都80岁了;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84岁的钢琴独奏会,座无虚席。



正如“知心姐姐”卢勤在《长大不容易》中所说:


儿子有音乐的兴趣与天赋,可是他没有成为音乐家,他获得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儿子有创作戏剧的兴趣与天赋,可是他没有成为艺术家,他获得的是幽默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让孩子学特长,并不是企盼他一定能成为一个显赫的‘家’,是希望他能够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期盼他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养儿如种花,重要的不是看花开几朵,而是需要看根扎得深不深,枝干长得直不直。


花儿开放时,摇曳在风中,飘飘起舞,芬芳洋溢的不是香气,而是在养花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坚持、创造、期待。


作者:立正妈妈


本帖最后由 王曦教育 于 2022-10-28 10:58 编辑



上一主题上篇   >>用心装载有趣有用教育信息<<   下篇下一主题
我们从1999年一路走来,已经走了很久,会一直走下去……
keai.cn旗下 QQ/微信:80268606 短信:18868898808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曦教育【keai.cn教育信息】自律 自强 自信 自由

可爱点心 keai.cn 有趣有用的互联网精品信息集散中心 1999年至今
 

王曦教育

自律 自强 自信 自由

联系我们

微信QQ同号:80268606


王曦教育@王曦网络科技 浙ICP备17005657号-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软件条款 综合声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9~∞ keai.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

微信扫码

  

金线莲

  

铁皮石斛

  

大月饼

  

新娘妆

  

沙发家具

  

软文写发

  

SEO优化

  

软件开发

  

企业咨询

  

媒体运营

  

整形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