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礼乐志》曰:
[& u/ h$ o' `8 g, K+ }' i“贞观初,更隋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郊庙朝会同用之。舞者各六十四人。
4 F9 Y+ A, M8 |0 @; O1 L9 `/ H m文舞,左籥右翟,著委貌冠,黑素,绛领,广袖,白绔,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戚,服平冕,馀同文舞。
6 x9 Z) K% Z- X) u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袖,金甲,豹文■,乌皮靴。执干戚,馀同郊庙。
$ |$ k9 A4 Y" E' a) a凡初献作文舞,亚献、终献作武舞,太庙降神以文舞。”及高宗崩,改《治康舞》曰《化康》,以避讳也。
' m$ c% B! z% [3 W2 p6 r$ s) X+ ]《旧书·乐志》曰:
3 d4 J% G- y9 r4 I% ^; R0 f- A“《凯安舞》,贞观中造,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克靖关中,三变象东夷宾服,四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獫狁詟服,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
; g5 e* C5 v4 t5 X0 x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按贞观礼,享郊庙日,文舞奏《豫和》《顺和》《永和》等乐。
3 |1 S: D6 h' ?9 I* N, K8 V麟德二年十月,文舞改用《功成庆善乐》,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 O" \3 g1 h/ L1 s' T0 \* J
后以《庆善乐》不可降神,《破阵乐》不入雅乐,复用《治康》《凯安》如故。" I/ W" T7 T1 G/ w7 s' L! F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 F2 W0 J6 y8 T8 h'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