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年华

标题: 二十四节气:小满——2023年节令之美:充满人生哲理的节气 习俗 典故 老传统 [打印本页]

作者: 千万年的雨    时间: 2023-5-21 16:55:31     标题: 二十四节气:小满——2023年节令之美:充满人生哲理的节气 习俗 典故 老传统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8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说的是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

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

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小满节气气候特点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主要的天气特点就是高温高湿多雨。冷暖交汇频繁, 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 要特别警惕暴雨、狂风、雷电等天气。

多雨



“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时节南方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高温



小满时节, 气温明显增高,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高温天气,小伙伴们要注意防暑防晒。在气温升高的同时, 雨水也逐渐增多, 雨后气温又会急剧下降, 因此要注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以防着凉感冒。

小满时节农事忙

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的气候、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生长状况有明显的不同,左河水“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脚走款丝商。”之句,则道出了小满时节大江两岸水稻小麦的生产生长状况,包括著名茶叶、蚕丝产区的商贸活动。







小满节气,北方小麦等夏熟作物即将成熟,刚播种的棉花正进入快速生长期;

南方的水稻正是播种插秧的时候,夏收作物正待收获......

农事建议

此时节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 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

小满时节话养生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而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从这时候起就要调整我们的日常饮食起居,“未病先防”,安然度过炎热的夏季。

养生



小满节气里,气温明显增高, 雨水也逐渐增多。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1. 健脾化湿

小满养生需注意健脾化湿为主。饮食宜清淡, 以便于消化。可多食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例如绿豆、薏苡仁、冬瓜、草鱼、鸭肉等, 以方便将体内湿热之邪排出体外。

2. 补充营养

其次,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应及时补充营养,使身体不受损伤 。推荐的汤品如:绿豆芽蛤蜊汤、苦瓜木棉花牛肉汤、荠菜生姜鱼头汤、胡椒粒老鸡猪肚汤等,这些汤品具清热、养阴、祛湿、暖胃、温补等功效。
此外,农谚中还有“小满见三鲜”之说。小满三鲜为:黄瓜、蒜薹和樱桃。







==========

今日小满,全国各地都有哪些老传统?看看你都听说过吗?



小满,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节气即将到来。你是否曾经听说过民间一些关于小满节气的老传统呢?或许你已经对节气有所了解,但是关于小满这个节气,你是否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索一下,看看全国各地都有哪些与小满相关的老传统吧!



小满,顾名思义,是夏季即将到来的标志。它标志着农作物的成长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也预示着农民们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而今天就是小满了,这个被赋予了特殊意义的一天,全国各地都有哪些老传统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看看你都听说过吗?



第1:挂艾蒿驱邪保平安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人们有一个有趣的传统,即在小满这一天挂艾蒿来驱邪保平安。艾蒿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辟邪驱鬼作用的植物,挂艾蒿的习俗被认为可以消除疾病和厄运,保护家人免受邪灵的侵害。

当小满来临时,你可以看到许多家庭门前悬挂着一串串新鲜的艾蒿,散发出浓烈的香气,给整个小区都带来了祥和和祝福。



第2:煮小满粥祈求丰收

小满这一天,也是农民们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许多地方会有煮小满粥的传统。

这种粥通常是由各种新鲜的农作物和五谷杂粮制成,象征着丰收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大锅小满粥,全家人一同品尝,以表达对农业的感恩和对来年丰收的期许。

第3:荷花观赏,赏心悦目

小满正值夏季的开始,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各地的湖泊、池塘和庭院中,荷花犹如水面上的仙子,婀娜多姿地绽放着。人们纷纷前往荷花池塘,观赏荷花的美丽和繁盛,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荷花观赏已经成为了小满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可以在赏花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宁静。

第4:民俗活动,欢乐庆祝

除了上述的传统习俗外,很多地方在小满这天还伴随着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和庆祝。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办庙会、花市和民间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

这些庆祝活动通常充满欢乐和热闹,人们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欣赏民间艺术表演、参与传统游戏等,共同庆祝小满的到来。

总之,小满这个与丰收和盛夏密切相关的节气,拥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无论是驱邪保平安的挂艾蒿,还是祈求丰收的煮小满粥,亦或是荷花观赏和民俗庆祝,都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小满这天,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更是一个连接我们与大自然的纽带。在这个节气的到来,让我们一同感受丰收的喜悦,感受夏季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小满 江河易满

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小满后,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民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标志着炎夏登场。物至于此,小得盈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故称小满。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给点儿阳光就灿烂",加上空气干燥,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很容易超越南方。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小满时节,小春作物即将收获,中稻全面栽插,农事繁忙,晴天抢收,雨天抢栽。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小满节气是根据农耕社会特点形成,过去民间有吃野菜、苦菜的习俗。有时还会用白面蒸一些麦糕、麦饼食用,意在提醒人们夏天多吃主食。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还要携带黄杏等礼品,颇有趣味。

小满后,中国大多数地方平均气温高于22℃,雨水渐多,注意祛湿,多喝水,多吃蔬果。

=======

5月21日迎来小满节气。小满有啥含义?小满之后,为何没有大满?来,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小满是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这时,我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故称“小满”。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还意味着阳气丰盈。此时节,天地气交,阳气振奋,万物华实,生长最为旺盛。小麦已开始成熟,夏风吹过,麦浪翻滚。“稻针刺水连青亩,麦浪翻云涨碧空”,饱满的麦穗既是沉甸甸的收获,也代表着丰收在望的喜悦。

小满还有雨水丰沛之意。江南地区,从小满开始,江河汛期渐至,“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而小满过后不久,便进入一年一度的梅雨时节。所以小满时节非常适宜水稻插秧,“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传统历法,也是农耕时代的实用知识,经过数千年实践和不断调整,最终确立了先后顺序,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但小满之后却没有大满,而是芒种。

“这样的安排,是古人洞察世间万事万物的聪明睿智,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深邃的大智慧,充满了人生哲理与思辨。”罗澍伟解释说。

中国人非常注重把握事物的量度:“满招损,谦受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旦达到极点,必然开始衰落。大满不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也不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未满,方获上升空间;唯有小满,才有前进动力。

=========



北宋《槐荫消夏图》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王卓

“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

细数凝聚了上古先民智慧又展示了大自然的节奏变化的二十四节气,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二十四节气中,大小对称的节气有三对,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惟有小满节气,只有小满而无大满。

这是为何呢?在不少人看来,这正是古人哲学智慧的体现,是传统儒家中庸之道的表达。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于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满却独缺大满,充满了禅意和人生哲理。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小满是指的是此时北方的农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5月21日,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悄然而至,吹过耳畔的风都开始变得炎热起来。而“小得盈满”的智慧,不仅蕴含在大自然的时节变化中,也存在于古人的人生智慧中。

正是栽秧好时节 田间歌儿唱得响

“立夏小满正栽秧”,在这句农谚之中,就能够感受到初夏时节农家的辛苦忙碌。昔日,立夏小满正是栽秧的大好时节,为不误农时,成都城郊的农民都要赶在小满前后,把水田的秧子栽好,这样才能成活。“于是,农家往往要请一位栽秧能手,俗称栽秧师,还要请栽秧师第一个下田带领众人栽秧。”民俗专家刘孝昌回忆说道。

俗语道,“小满天天赶,忙种不容缓”,从中可见小满时节的分秒必争。而在一片繁忙的地里田间,旧时农家们手上动作不停,嘴上也不会闲着,从农田旁经过,就能听到阵阵歌声。“过去,在小满时节,路过城郊正在栽秧的田边地头,都会听到阵阵动人高昂的秧歌声。”田间劳动辛苦,农民栽秧时都要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赤着脚踩在水田里,双手不停栽秧。且要从早上七八点一直忙到下午六七点钟才收工,全身衣裤被汗水湿透。“所以在栽秧时,只有用歌声来解除一些自己的疲劳。”

而农家们请来的栽秧师,不仅是个栽秧能手,还是一位吼秧歌的高手。刘孝昌说,栽完两排秧子后,栽秧师为了给众男女鼓劲,第一个开口长声吆吆地唱起歌谣。“栽秧师领头唱道:‘打个哑谜你来猜,啥子结籽高又高?啥子背儿半中腰?啥子老了连盖打?啥子出来棒棒敲?’顷刻间田中正在栽秧的众人齐唱道:‘高粱结籽高又高,苞谷背儿半中腰,豌豆老了连盖打,芝麻出来棒棒敲。’栽秧师又唱道:‘啥子弯弯天上挂?啥子弯弯水中间?啥子弯弯街前卖?啥子弯弯妹面前?’众人齐声合唱道:‘月亮弯弯天上挂,牛角弯弯水中间,梳子弯弯街前卖,眉毛弯弯妹面前。’顿时大田里充满一派欢快气氛。”

到了上午十点或是下午三四点左右,农家还会准备“幺台”。“幺台”指的是三餐之外,农家中间给来帮忙的插秧的帮工或亲友准备的加餐。“这时众人边吃幺台,边摆龙门阵,议论今天哪个秧子栽得快,谁的秧歌唱得好,主人家不停地殷勤劝众人多吃点,休息片刻,又下田栽秧唱秧歌。”

锦官城中祭蚕神 盼来日蚕茧好收成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中,你能够发现从数千年起,成都这个城市的名字,就紧紧与锦缎联系在一起。四川古称“蜀”“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更是名扬天下。所以在小满时节,蜀地上的蚕农们自然要祭祀蚕神,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农耕时代,祭祀蚕神之俗极为盛行,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仅成都城郊就修建了大大小小多处蚕神庙,祭祀蚕神马头娘。“数千年来,成都织造的蜀锦闻名天下,造就了成都平原农民家家栽桑,户户养蚕的景象。养蚕给蜀锦织造提供优质天然蚕丝,亦为传统农民创业的重要经济来源。旧时成都城郊的簇桥就是千年蚕丝重镇,丝织业十分发达。”



北宋木刻套色版画《蚕母》 图据温州博物馆官网

相传,小满为蚕神的诞辰,于是蚕农们会在这一日祭祀蚕神。而早在节气惊蛰前后,百虫惊醒蚕蛹孵化时,蚕农们就会请来蚕神马头娘的木刻像到家,恭敬地收藏起来。直到小满时节,蚕农家的女主人便把蚕神像和用红白纸、柏树枝叶做的蚕花纸一起,贴在正屋墙壁上方,并献上酒水。“但多数人家会在酒杯盛满清亮的井水作供摆放在桌前,再点燃香烛,向蚕神马头娘施礼。”

而据《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在明清时期,这个时节的江南水乡,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小满时节,旧时江浙一带还会举行“祈蚕节”,也将此日视作蚕神的诞辰,要在这一天祭祀蚕神。

小满将满,小满未满。在这个充满哲理的节气中,体会古人中庸的智慧,炎热的夏日已然近在眼前了。




欢迎光临 历史年华 (http://www.keairensheng.com/lishi/) keai.cn